多重预知和不可预测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中美关系看起来风云变幻,未来趋势更是扑朔迷离。
美国挑起的这一轮中美贸易战已持续快三年,从贸易摩擦起端,将科技、金融、政治、舆论等各方面都牵扯进来,影响深远,加之此次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巨浪,同时今年也是美国大选之年,出于竞选或是对抗的政治目的,美国的政客们也是不断挑起矛盾和争端。
近日,华本企业家俱乐部以“疫后的中美关系趋势”和“中美关系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为主题,成功举办华本企业家线上沙龙(第十一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秋风,盛世神州基金董事长张民耕,亨瑞集团董事长邹亨瑞,隆中智库创始人张露等50余位企业家线上会面分享,交流探讨。
秋风老师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美国的国民特性,详尽阐述了中美关系的历程与重要转折。对中美关系的趋势,他相信在疫情冲击下,中美关系将加速变坏,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将持续斗而不破的调适过程,属于“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将会加速展开。同时,他认为在国家竞争格局下的每一个人和每一家企业都要坚定站在国家这一边。
盛世神州基金董事长张民耕、亨瑞集团董事长邹亨瑞、隆中智库创始人张露等几位企业家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当前中美关系对自身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很多中肯建议和重要思考。
以下内容为活动现场嘉宾分享内容的精编,十分重磅。
全文共计3688字,阅读需10分钟。
疫后的中美关系趋势
秋风
让我谈谈疫情之后的中美关系,我是学历史的,从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来看,大概可以断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性疫情。
人类其实是和瘟疫共生的,但人类历史之前的任何一次可能都没有这次传播的如此迅速和广远,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人口的大流动给疫情创造了特别好的传播条件。
这次疫情对整个世界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而抗击新冠疫情是全球各国被强迫安排的一场考试,虽然疫情还远没结束,但各国的大致分数其实已都差不多知晓了,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是得到加分的,而美国则严重丢分。
对中美关系趋势的判断,我认为在疫情冲击之下,中美关系将加速变坏,中美间全方位的斗争日趋激烈,而“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将会加速展开。
一、美国的国性
中美关系将会加速变坏,这个判断成立的依据是中美两个国家的国性,包括政府倾向和人民倾向,这次疫情最深远的影响之一就是揭示了真实的美国,让全世界都穿透意识形态迷雾,更准确地认识了美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国性有以下特征:
第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大多数人是为追求财富而移民的,所以美国的国家基础是以利相合,它是一个追逐利益的商业共和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此美国人都很有务实精神,要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去追逐利润,首先就要务实。
第二,清教是极端狂热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而最初的移民清教徒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叫美国例外的信念,美国人以为自己是神的选民,美国是例外于包括中国、欧洲等所有其他国家的,由此塑造了其对待世界的两种相反态度:既有领导世界的自负,又有逃避旧世界的清高,总体都是傲慢。
第三,美国本质上是一个种族等级制国家,又形成了财产等级制。这类现象在今天的美国也尤为明显,贫富分化最为严重,所以在美国人眼里,那世界理所当然也应该是等级制模式,而美国是居于最顶端的。
第四,在新大陆,美国一直拥有广阔拓展空间,因而普通民众普遍信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也即社会达尔文主义。因此,美国的人心是冷酷的。
我们在讨论美国行为根源的时候,认为其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基于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狂热的理想主义,怀着自认为特别崇高的道德要去拯救世界、改造世界,而另一面就是极端冷酷和追逐利益的现实主义,美国从它建立以来,基本上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
二、中美关系的转折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新中国与美国开始建立关系,到现在差不多50年了,应该说中美关系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大约每2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从1971年基辛格第一次来访中国到1989年。当时中苏已经决裂,而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也让美国感到压力非常大,所以对中美接近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双方合作的基础也很简单,共同对抗苏联,所以这是一个基于双方战略需求的务实主义合作。
2、从1991年到2008年。美国取得了冷战的胜利,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充满信心,准备把中国也融入自己的世界体系中去,例如同意接纳中国加入WTO。这就是美国的理想主义战略,美国希望通过接触,诱导中国皈依美国的普世秩序。
3、2008年是个转折点,第三个阶段到现在其实还没有结束,大概还会再持续10年时间。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自信心下降,中国经济迅速兴起,所以美国在09年提出重返亚太,再度转向现实主义战略,要遏制打击中国。原因在于美国大体是一个军事金融帝国,从全世界获取霸权租金,而中国的兴起让这一模式难以为继。
2017年又是第三阶段,这20年周期中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复兴势头强劲让美国精英群体危机感加剧。故特朗普上台后,其内部逐渐达成共识,确立对中国的大国竞争战略,美国想抓住最后可能的机会来遏制中国。
加之这次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面前,中国加分,美国丢分,其世界形象崩溃,其全球领导力急剧下降,因而美国更加焦虑,必然加紧进攻中国。这样,中美关系进入以斗争为主的阶段了,斗争是全面而激烈的,包括意识形态、贸易、科技、金融、政治等,战线基本覆盖所有领域,对中美来说,这将都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斗争。
未来若干年,中美关系将以斗争为主,即便偶尔缓和,也是暂时的、策略性的。
三、中美关系的前景预测与个人选择
中美之间的经济是相互融合的,融合程度还非常高,且还牵涉到其它盟友国家,彼此在经济上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对美国来说,选择也很困难,它无法做到在经济上让所有盟友和中国脱钩,所以实际上它也就和中国脱不了钩。
另外,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和华尔街也绝不会看着中美往全面脱钩这个方向走,如果政客在这个方面走得太着急,那么这些企业一定会联合起来抗议的,那说不定就会有剧院的枪声了。
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激烈斗争的阶段,但大概率不会爆发战争,也不大可能会走到美苏争霸的冷战状态。美国毕竟有商业共和国的底子,有务实精神。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有天下情怀,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因而双方将会处在斗而不破的长期调适过程中。
过去10年到未来10年,这20年时间,我觉得可以叫“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这是我在2012年底提出的命题,中国正在复兴,然后会改变世界格局,改变的力量美国首当其冲,而且美国也挡不住中国的复兴脚步。大约在2014年,以PPP计价的中国GDP就已超过美国;2019年,中国的名义GDP正好是美国的2/3,大多数国际机构预测,中国将于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
到那时,美国将被迫接受中国,双方斗争趋于缓和,在另一平衡点上达到妥协。但由今天到这个平衡点中间的若干年,将是一个激烈斗争时期。这种斗争期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即便我们有再良好的意愿,也都不能改变这一大趋势。有句概括的话很正确: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艰难的。
国民也必须要做出选择,其实也无可选择,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得站在国家这一边。在一战前的英式全球化中,出现世界公民概念,然而等战争爆发,它就立刻破灭了;过去几十年的美式全球化,似乎也让一些人有了全球公民的概念,但事实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个幻想,夹在两扇已经转起来的大磨盘中,其实你就很难保全自己了。
国家是以政治和文化为纽带的最重要、最稳定的大规模共同体,个人的生死、个体改善生活的效率,归根到底都由国家决定。在中美大斗争阶段,你无可选择。
中美关系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邹亨瑞

中美贸易战已持续快三年了, 加之今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影响,美国大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短期未来,民营企业应该要有所了解,有所准备,避免被误伤。
如何避免中美之间的冲突扩大,民间企业、私人企业应该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在争斗中修路架桥,增加互相间的交流和理解。国家层面的对抗可能会加剧,但可以通过民营或者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加强底层的交流,从而减轻或化解掉部分对抗的影响。
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下一代年轻人,一定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要保持一颗红心,但做两手准备。我相信中美之间的很多问题是会逐渐化解的,短期内可能有较激烈的对抗,但终究还是要朝前发展的。
张民耕
疫情期间我就一直在美国,也看了很多相关媒体报道。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做一个基础分析,我感觉中美已经进入到一种新冷战阶段。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封锁,在国际关系上要脱钩中国,还通过意识形态和舆论来包围,甚至压倒我们。
要充分认识到中美斗争的多样性、 严重性和残酷性,不抱幻想。不要企图在现有美国两党当中,找到对中国还比较友好的政治力量,如果换成民主党人上台,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斗争还会更严峻。
特朗普再次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他的连任对全球经济会有连串影响,首先美国肯定会拼命印美元,可能会启动第二轮,消费刺激,拉动市场,然后政府会花钱购买企业债,让企业还继续保持流动性。
这样,一方面就让全世界分摊了美国政府的救灾费用,另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通货膨胀。所以现在手里有资金和有资产的企业家都很困惑,到底是要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持有,但我们可以肯定是,今后钱会是最便宜的。
在美国有投资的企业和个人,首先在认知上要对中美关系的走向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然后在行动上要采取一种比较积极的防御者姿态。你想完全撤回到国内,这不现实,很可能也撤不走。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维持好现有的经营,不展开新的投资,静观局势,以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形势发展和准备下一步动作。
张露

中美长期对抗的态势,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川普连任,中美长期对抗的态势可能会相对较好。川普在经济政策上的节奏是三季度过渡,四季度恢复正常。所以就美国的考虑而言,从5月份开始主题就从疫情变到恢复经济和大选之上了。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我们从山东半岛到长三角,从福建到珠三角,连续围绕政府做了很多的调研,调研的结论就是产业链外移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沿海外向型经济,外贸占主导地位的省份和城市。
真正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是中美对抗会在宏观层面,引发大维度的资本、金融市场动荡,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会导致和加速大量的产业链外移。从贸易战开始,国家发改委就要求对国内产业链外移的动态进行严密监控,但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监控的,因为产业链外移的核心其实是订单的外移,而不是产业链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