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的一个风清月高的夜晚,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突然收到公司运营总裁(COO)苏鑫的一封长信,苏鑫颇动感情的讲述了自己在SOHO中国的奋斗经历,表达了对潘石屹知遇之恩的感激,并郑重地提出了辞职的请求。
长信写的情真意切,让潘石屹大为感动,他和张欣马上反省,是不是在苏鑫工作或待遇方面安排得有不妥的地方?潘石屹回邮件约苏鑫见面,苏鑫很坦白地说不是工作和待遇方面的问题。
苏鑫说他40岁了,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创业冲动,他觉得现在是他实现这个梦想最后的机会了。
01.内心召唤,活出自我
苏鑫强烈的创业冲动来自何方?答案要从苏鑫40岁生日的时候说起。当时他去了青海,夜晚,在广阔的高原上,苏鑫抬头遥望苍穹,看见了真正的银河。
宇宙的浩淼、银河的深邃,深深刺激了苏鑫,“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宏大的问题,引起了苏鑫深深的思考,这时候,苏鑫真正的思考着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就是这个时点加深了苏鑫要创业的强大的冲动和力量。
苏鑫认为,创业需要理性分析,更需要感性的认知判断。苏鑫说:“我在41岁的时候出来创业,这首先是一个感性的判断。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一些事情?人的理性是有缺陷的,理性判断的前提是所有边界都设定好了,都是可以预知的。但创业的未知因素太多了,理性的作用很有限。人在重大决策的时候都更需要感性,感性决定大方向,理性决定具体的策略。”
“高和的第一个项目就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当时也没有一个成形的商业模式。2009年做成第一个项目之后,2010年,我们研究了当时北京所有的预售证,发现有79%的写字楼项目都变成住宅销售。于是得出一个判断:写字楼一定会供给不足。这更加印证了我们进入写字楼是正确的。有时候,人们做事情是受潜意识或其他非理性因素驱动的,而理性的人需要拿出一些证据来强化自己的决策。如果一开始就要去理性分析,那几乎是不可能创业的。”
自古以来,“创业艰难百战多”,身为SOHO中国的高管,苏鑫薪资自然不菲,这一点潘石屹也发博客做了证明。但苏鑫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优惠的待遇和身份去创业,自然有深意在其中。
苏鑫曾说:创业需要一种虔诚与热情。我四十一岁开始创业。当时我在做职业经理人,会产生一种心理的忧患。
你看似热情的在做事,但动因是相对悲观的,因为你看不到自己人生的终点。
创业之后,你会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过程更加多彩。虽然我还是不知道这条路的终点是什么,但这个过程你会觉得很有光彩。
把一个团队由小带大,大家五湖四海地聚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能够互相欣赏,从默默无闻到被认可,这里面有很多的成就感。

02.创业是场修行,从商也可以入道
苏鑫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是韩国小说《商道》里的一句话:“从商也可以入道。”对于创业,苏鑫直言,创业其实也是一场修行。
苏鑫说,他曾经看过一本关于胡雪岩的书,觉得很受启发。在中国从商,是跟人打交道。这其中的智慧有几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智力,第二层面是眼界,第三层面是心胸,第四层面是练达。胡雪岩把练达做到了极致。苏鑫说他是学理工科的,特别重视理性,会忽略关注人心,然而人心是商业中最高的层次。
比方说谈判,理科出生的人往往谈判能力很强,但最后的结果却很差,为什么?他争取了一个小的条款,却损失了人情和信任,回过头来看看,是得不偿失。
苏鑫说:“我们从小就学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这些概念本身都很熟悉了,但具体到一件事情上,你会发现,不同的人的选择会有很大差距,这取决于什么?认知的深度。这不是靠知识,而是靠你做事情的感悟来提升的。
2010年上半年,整个市场非常观望,我们有意出售一部分资产。正好当时有一个契机,有家公司想要整买我们一栋楼。
但这个楼之前已经有一些小客户已经预定了几套房,这种预定只是一个登记,没有任何的法律约束。当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市场压力那么大,如果整卖掉这个资产,我们就可以立即释放风险。
但权衡了公司的口碑和短期的困难之后,我们还是选择了不整卖。但通过这次机会,我与那家公司董事长(链家董事长左晖)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们现在已经又有了新的合作。而通过这件事,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变得更加深厚。”
做事先做人,公平正直是根本,这也是苏鑫深得潘石屹器重的原因,更是创业9年,取得不凡业绩的奥秘所在。
03.成为有趣的人,是成功创业的前提
苏鑫有个好朋友,叫长盛,是知名的主持人。他曾经评价苏鑫“谈起话来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最多跨到经济领域就到头了,缺乏趣味”。
长盛的话很中苏鑫的下怀,他觉得评价还是挺中肯的。长盛建议苏鑫“企业家”只是一个定义,你最终还是人。人要有趣味、有意思、有个性。
为了让自己变得有趣,苏鑫做了很多努力,例如,他出资运营了一个微信自媒体“高和分享”,内容并不是立足于房地产行业,而是偏重社科文化领域。
苏鑫表示:“这个公众号是独立运作的,我们提供资金支持,也没有商业化的诉求。
偏重社会文化话题,但对作者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的“公知”,而是在特定领域绝对顶尖的知识分子,每天推荐一篇文章,推荐一些书,由他们来做点评,来分享。
为什么要强调不是“公知”呢?因为你只要成为所谓的“公知”,“大V”,就必然要被受众影响,为了迎合受众,就容易表达极端的观点。微信的环境相对比较安静,可以更理性地探讨问题。因此,效果也非常好。”

不仅做自媒体,苏鑫还喜欢看电影、赏话剧。他送给朋友的礼物经常是世界经典影片。公司组织员工活动最多的就是看话剧。
2012年,苏鑫还与潘石屹、任志强、张颐武拍起了微电影《拆弹专家》,点击量已达上百万次。
作为高和资本的董事长,苏鑫创立了中国首支商业地产基金和专业房地产资产管理机构,专注于投资一线城市与1.5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商业不动产。
高和从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16个大宗商办资产的收购,总并购交易规模达360亿元人民币,单项目最大投资规模达120亿元;在资产证券化领域,截止到2017年10月,牵头完成240亿元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审批和发行,管理30亿元证券化劣后级投资基金,在全国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5%,稳居市场第一。
同时,开创了中国第一单CMBS、第一单脱离主体信用的CMBS、第一单公寓类REITs以及第一单城市更新权益型类REITs;在城市更新产业PE基金领域,高和轻资产基金首期10亿元,已完成投资包含优客工场、铺天下、路客、长城物业、乐乎、贝客公寓等15家企业。

近年来,高和资本专注城市更新与新办公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研立了“Hi Work”创新办公服务品牌,获得了市场与同行的高度认可。
毫无疑问,无论是做为企业家、创业者或是普通人,苏鑫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而这一切均源自不安现状、追求本我的那份初心。
听从内心的召唤,活出自我,自有精彩!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苏鑫,也适用于你我。

延展阅读:
个人简介:
苏鑫,中国房地产界资深人士。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学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现任高和资本董事长、中国城市更新论坛执委会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房地产及建设行业同学会会长。
曾任SOHO 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COO),之后于 2009 年 10 月创立高和资本——中国首支商业地产基金和领先的城市更新投资机构,专注于投资一线城市与1.5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商业不动产。苏鑫创立的高和资本被《新地产》称为中国的"铁狮门"。
成长历程
苏鑫,1998 年加入 SOHO 中国,从市场部负责人一直攀升至公司常务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COO)。
在 SOHO 中国任职 11 年,主要执掌 SOHO 中国的传奇的营销体系,是潘石屹坚实的左膀右臂。
2008 年苏鑫凭借三里屯 SOHO当年单盘销售 72 亿刷新了当年中国房地产单盘年度销售额的纪录。
2009年6月,他怀揣着创业的梦想,离开了 SOHO 。潘总曾撰写博文惜别苏鑫,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苏鑫人生有两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他放弃了异地优越的事业单位独闯北京,第二次是他 41岁时离开 SOHO 中国独自创业。
他在谈到这两次转折时说道:第一次是在一个北京的夜晚,他独自站在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看到熙熙攘攘的人行车流,五颜六色的霓虹华灯,一种强大冲动告诉他,一定要到北京来。
第二次是他到了不惑之年的时候,心中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总是纠缠于心、挥之不去,如果再不创业,这辈子可能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而且此时,他隐约地看到金融与房地产的结合一定是一个大的方向,后来他创立了高和资本——中国首支商业地产私募股权基金。